高温暴击!心脏可能被“热”出病? 医生紧急提醒:这5件事要少做!
夏季天气闷热、高温持续,不少人感觉心神不宁、烦躁、气短。天气炎热时,心脏确实在承受更大压力。研究指出,气温每升高1℃,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率升高2.1%。夏天如何保护心脏?护心指南请收好
一、夏季心脏面临“三重压力”
医生介绍,以往接诊数据显示,每年入夏尤其是进入三伏天后,心梗接诊量都会飙升。炎炎夏日,心脏面临“三重压力”:
(一)情绪烦躁使得血压上升
高温容易让人变得烦躁、焦虑,情绪波动大时体内会分泌大量激素,导致血压升高、心跳加快,心脏承受的压力也会增大。心慌、气急、胸痛等,都是心脏病的早期信号,一定要注意识别。
(二)冰镇饮食刺激血管收缩
冰激凌、冰镇饮料、生冷食物成了夏日标配,但这些过冷的食物会刺激肠胃,引起血管收缩,导致血压波动。同时,高糖、高脂肪的冷饮和食物还会升高血脂,加重心脏负担。
(三)空调与高温“冷热夹击”
夏季,室内空调低温,室外高温,频繁进出冷热环境,会让血管反复收缩和扩张,就像橡皮筋频繁拉伸容易断裂一样,血管也会因此受损,增加心梗风险。
需要注意的是,老年人调节能力较弱,气温变化对老年人的影响更大
二、夏季护心这5件事要少做
(一)运动后不直接喝冷水
夏季气温高时,人体血管处于扩张状态。剧烈运动后,如果马上喝大量温度极低的冷饮,可能导致全身血管立即收缩痉挛、血压突然升高、血液黏稠度增高,出现凝血,引起血管堵塞,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。
(二)出汗后不去冲冷水澡
夏季从户外回到室内,若大汗淋漓,建议休息10~15分钟后再用温水洗澡。一般以水温与体温接近为宜,即35~37℃。高温时,人体的毛孔处于开放状态,便于汗水排出,有效降低体表温度。但当开放的毛孔突然遇到冷刺激,就会突然关闭,不仅会造成外周血管收缩,导致血压升高,甚至会导致冠状动脉严重痉挛、斑块破裂,形成血栓,危及生命。
(三)出汗后不直接吹空调
若在室外大量出汗,回到室内应先擦干,再吹空调,且空调不能直接对着人吹。如果从炎热的室外进入凉爽的空调房,或从空调房外出时,可以先敞开房门,在门口站一会儿,给身体一个缓冲的时间,让心脏有个适应的过程。避免血管受过度冷热刺激引发痉挛,防止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。
(四)不要用含糖饮料代替水
很多人喝白开水总觉得没有味道,喜欢用饮料代替水。研究发现,与不喝含糖饮料的人相比,每天喝超过2份含糖饮料,心血管疾病风险约增加21%。可以在白水中加1~2片新鲜柠檬片或3~4片薄荷叶,来增加水的味道。
(五)不要猛然回头
猛然回头对于人的前庭平衡功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。尤其对于老年病人、动脉粥样硬化病人,猛然回头会牵拉颈动脉,此时,如果导致颈动脉斑块破裂,则会形成血栓,引起卒中。
天气炎热,时刻关注心脏健康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