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据当前病虫发生实况和病虫基数调查,结合品种布局、栽培制度、历史资料及未来天气趋势综合分析,预计我县水稻中后期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,局部偏重(3(4)级),发生面积25万亩次。
一、发生趋势
1.穗瘟病。预计中等发生(3级),发生面积4万亩;
2.稻曲病。预计中等发生,局部偏重发生(3(4)级),发生面积5万亩;
3.水稻纹枯病。预计中等发生,局部偏重发生(3(4)级),发生面积5万亩;
4.水稻二代螟虫。预计中等发生,局部偏重发生(3(4)级),发生面积7万亩次;
5.稻纵卷叶螟。预计偏轻发生,局部偏重(2(4)级),发生面积3万亩次,预计迟栽水稻发生重;
6.稻飞虱。预计中等发生(3级),发生面积4万亩次。
二、预测依据
(一)主要病虫害基数。6月中旬以来大桥镇、建兴镇普通小农户田相继发生稻瘟病,田间菌源较充足。据田间剥查,一代二化螟残虫基数略低于常年均值。截至目前,二化螟发生面积同比增加19.3%,处于近三年最高水平。二代二化螟灯下见虫时间是6月27日,单灯诱虫量较去年偏低。稻飞虱田间见虫时间早,有虫田块率及百丛虫量较往年高,本周稻飞虱百丛虫量略有下降,普遍在500左右。近期降雨次数多,灯下稻飞虱大量迁入,单日最高虫量为107头(7月3日),近一个月单灯累计1239头。据我站6月底至7月上旬调查,纹枯病病田率21%,达标田块率3.6%,最高病丛率38%,平均2.8%。
(二)品种布局及栽培条件。受前期干旱的影响,我县水稻移栽期拉长,栽植品种抗性不一,田间基本苗增加,中后期田间郁闭,易形成高温高湿田间小气候,利于稻瘟病、稻曲病、二化螟、稻飞虱等发生。
(三)气候因素。根据气象预报,水稻生长中后期有多次降水过程,有利于水稻两迁害虫持续迁入和本地扩散。7-8月我县降雨较常年偏多1-2层,温度较常年略高,高温高湿的田间环境总体上利于穗瘟病、稻曲病、纹枯病等发生。
三、防治方法
穗瘟病:水稻破口至抽穗初期(抽穗在5-10%左右)用75%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30-40克/亩或20%稻瘟酰胺悬浮剂60-100毫升/亩兑水喷雾防治。错过破口初期防治的或易感品种、发生叶瘟的稻田及周围稻田在齐穗期再施一次药。可用75%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-40克/亩加40%稻瘟灵乳油80-100毫升/亩,或75%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-40克/亩加45%咪鲜胺水乳剂35-55毫升/亩,或 75%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-40克/亩加60%肟菌酯分散性水粒剂9-12克兑水喷雾防治。
二代螟虫:于7月中下旬,亩用200克/升四唑虫酰胺悬浮剂7-10毫升或25%甲维?茚虫威悬浮剂30-40毫升或80亿孢子/毫升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 60-90毫升兑水喷雾防治。
稻飞虱:每百丛有虫达1500头时,亩用80%烯啶·吡蚜酮虫胺水分散粒剂5-10毫升兑水喷雾防治。可与防治螟虫一起用药,注意药液喷在稻株中下部。
稻纹枯病:对病丛率达40%的稻田亩用20%井冈霉素25-30克,或2.5%井·100亿活芽孢/毫升枯草芽孢杆菌水剂300毫升,或30%苯甲·丙环唑乳油15毫升兑水喷雾防治1-2次。注意药剂喷在水稻中、下部。
稻曲病:破口前3~5天施药。药剂可亩用2.5%井·100亿活芽孢/毫升枯草芽孢杆菌水剂300毫升,或30%苯甲·丙环唑乳油15毫升兑水喷雾防治。
稻纵卷叶螟:穗期百丛有虫苞15-20个,或田间现蛾高峰日后10天左右为防治适期,使用药剂同二代螟虫。
以上亩用药剂兑水45-60公斤手动喷雾或兑水15公斤机动弥雾,可采取水稻穗期病虫害“一枪药”防治。
四、注意事项
(一)科学施药。防治药剂需交替使用,并严格根据防治适期开展防治,注意安全间隔期,禁止使用国家规定的禁用农药。
(二)控制污染。严禁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使用农药,不得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、河道内丢弃农药、农药包装废弃物或者清洗施药器械;农药使用者在施用过程中,配药时应当通过清洗等方式充分利用包装物中的农药,减少残留农药;要将农药包装废弃物主动就近交回专门的回收点,不得随意扔弃处置。
扫一扫用手机打开